|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HR知识库 | HR管理库 | 政策法规 | 案例集锦 | 企业管理 | 资格认证 | 经理人库 | 图片中心 | 下载中心 | HR·社区 | 
您现在的位置: HR经理人俱乐部 >> 经理人库 >> 英才经理 >> 文章正文 今天是:
张翔:一个经营者的征程与梦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轉貼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5    
          ★★★ 【字体:

张翔:一个经营者的征程与梦想    

 人物简介
    
    张翔,河南人。郑州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曾于政府机关供职,并有在内地独立经营制造型企业的经验。1999年南下珠三角,并进入HR管理领域。现供职于BVI徐福记国际集团,任中国事业总部人力资源处处长。首届珠三角“最具价值100名人力资源经理”获奖者。

    
    翔说,他很喜欢“经营”这个词。而他对此的解释也显得相当严谨——“《现代汉语词典》对‘经营’的解释是‘筹划并管理’,换句话说,只有切实做到周密规划、完美执行,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经营行为’。但这样的境界又有几个人能够达到?所以,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其实大有文章。不夸张地说,这简直就是智慧、毅力和勇气的代名词。”
    
    张翔又说,每一个职业经理人,在服务于企业的同时,也都应该拥有一份经营自我的意识。“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你首先要学会经营自己的人生,”他说,“否则,你就不可能全情投入到你的事业中去。那样的话,你就永远只是一名缺乏责任感的打工者,而与‘职业’二字彻底绝缘。只有把自己的人生和所服务的工作岗位揉合在一起来经营,你才能真正做到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从而竭尽全力地在每个细节上追求完美。”
    
    事实上,多年以来,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从业理念,支撑着张翔从容迈过职业生涯的一道道坎儿,始终潇洒向前。虽然在这些年里,他也曾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与落寞,但作为一名“自我经营者”的执着信念,却总能帮助他在困境中屡屡奋起,越挫越勇。
    
    我选择,我无悔
    
    大学毕业以后,张翔便被分配至其老家所在县城的工业局工作。不久,作为一名被组织“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他又相继被派往国企和政府供职。对于自己当年的工作状态,他的评价是“充满了激情”。他说,那时候他的思想非常单纯,也特别渴望在工作中做出业绩,引起组织上的重视。“现在常听人说在机关工作死气沉沉,但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那样。我甚至觉得,我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令人振奋的。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应该都是缘于自己内心中所涌动的激情吧。可见,一个人一旦建立了某种牢固的信念,那么他就有能力摆脱环境的干扰。这,或许就是我在机关工作时的最大收获——它让我无论处在怎样的困境之下,都能一如既往地执着于自己的内心追求。而这种习惯,也对我此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机关工作了几年之后,虽然“政绩”也得了一定的认可,职级也有了调升,但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热潮的猛烈冲击,却让张翔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也许可以更加精彩——他平生第一次萌生了想“下海”去一试身手的渴望。而这想法一经从他脑子里“蹦”出来,他便再也坐不住了——诚如后来某顾问公司在为他所做的个性测评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喜欢挑战、不甘受传统约束的人。他既然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路,便按捺不住地想要即刻踏上征程。
    
    机遇之门,永远为有意者敞开。短暂的等待之后,张翔很快就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了突破口。在大学同学的帮助下,他与一家地处郑州的合资企业接上了头。当时,这家企业有意在郑州西郊的荥阳市投资开办一家化工材料厂,为了能在征地、建厂过程中与当地政府、群众保持良好沟通,急需招聘一名通晓政府工作流程、善做群众工作的筹建干事。而有过政府工作背景,同时也曾在乡镇一线锻炼过的张翔,无疑是这一职位的上佳人选,双方也果然一拍即合。而兴奋的张翔,也迅速地办理完了与原单位的交接手续,很快就到工厂筹建处走马上任。
    
    对当时的情景,张翔至今依然是历历在目。“那是我这一生中所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之一。自此,我走上了一条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路。事实上,我能在最终走入HR管理领域,也是在那里起步的。虽然这些年来,我在这条路上经历了许多的风雨,但我不后悔——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热爱这样的生活。”他说。
    
    蓄积前行的力量
    
    时至今日,当张翔得以站在徐福记这一“巨人”的肩膀上,指点HR管理江山的时候,他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当年在荥阳工作时的点点滴滴。“在那家化工材料厂工作的四年,无疑为我取得今天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今天我所拥有的一切——比如自我经营的观念、与人沟通的技巧、百折不挠的勇气,都是在那里逐渐成熟起来的。可以说,没有那四年的磨练,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他说。
    
    作家张爱玲在其作品《十八春》中,用了这样的一段话来形容难忘的时光:“……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这几年里经过这许多事情,仿佛把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张翔说,他在回味自己的“荥阳经历”时,同样也有类似的感受。他说,那的确是由成功、失败、欢笑、痛苦等多种感受交织而成的四年,他也正是在起伏跌宕间,为自己后来的“江湖行走”蓄积了充沛的能量。
    
    从加入工厂筹建处的那一天起,张翔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而在筹建期间的出色表现,也帮助他在工厂建成之后,被顺理成章地任命为厂长,负责工厂的全盘管理工作。但“新官上任”的张翔,却甚至还没有时间去体验一下欣喜,就不得不开始为自己身上的重担而忙碌。“当时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资金、人员、设施……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且,与干群之间的关系,乃至工厂全员的饮食起居,也都是需要操心的。更严峻的是,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大家的心里都没底。”回想起当时的艰难处境,张翔至今还感慨不已。
    
    真正的勇者,总是善于从逆境中奋起。面对重重的压力,张翔毫不退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公司的资金流有问题,他就事事从节约出发,甚至还组建了一支独一无二的“拖拉机车队”,用以帮助企业运送原材料;企业电力不足,他便想方设法求见市委书记给予解决,甚至不惜在寒风中等到凌晨三点,精诚所至,终得金石为开;产品销路打不开,他便只身一人闯山东、过津门,受尽白眼、冷遇却泰然处之,终于得偿所愿,“抱回订单归”……
    
    辛勤的付出,终于换回了丰厚的回报。在张翔的精心呵护之下,这家原本如幼苗一般稚嫩的工厂,也得以在市场的风雨中坚强矗立,并日渐壮实起来。“那几年,工厂的发展势头相当好——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步入了正轨,盈利也是节节攀升。说实话,看着自己一手搭建的事业平台越筑越坚实,我心里真是特别地高兴。”张翔难抑自己的兴奋之情。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1999年下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财务风暴,却让张翔的幸福戛然而止(其时他已兼任集团副总)。由于集团老总出现重大财务弊案,整个集团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而司法机关的介入,也让张翔意识到,自己前后四年的苦心经营,已是注定要付诸东流。
    
    这件事在当时对张翔的打击很大。他说,他一度甚至感到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然而,在多年以后再度回首往事,张翔却已变得无比的释然:“人的一生,其实就像一场长途旅行,你根本无需因为某个美丽的景点而过度流连,因为下一站往往会更加的精彩。更何况,你已经在这段旅途中有所收获了呢?”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如果说张翔选择离开政府机关而转投企业工作是个性因素使然,那么,他能在最终进入HR管理领域,则更像是冥冥中的天意。或许是因为比较擅长与人沟通的缘故,使得他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步入了这一职业殿堂。“只是没想到,在进入这个领域之后,我才发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行业。有时候,我甚至为这里面所蕴藏的智慧而感到迷醉。”他说。
    
    张翔是在1999年底南下珠三角之后,才正式接触到HR管理的。虽然在此之前,他在管理工厂时已经做过不少用人方面的实践,但内地当时相对落后的管理机制,却无法让他总结出一套成型的HR管理理论来。因此,当他在“南飞”之后面临择业的时候,甚至还一度有些彷徨——毕竟,他从前所积累的那些管理经验,如何才能与珠三角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接?
    
    幸运的是,张翔的困惑并未持续多久。第一次走进人才市场,就有一家佛山企业看中了他。同时,对方还结合他的从业经验,建议他从事人事行政工作。而张翔也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他只是未曾料到,自己竟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得那么深、那么远——两年之后,他从佛山转战东莞,加盟徐福记。其后,从主管到科长,再从科长到处长,每一步,他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不过直到今天,张翔也并不讳言,自己初入HR领域的时候,对这个行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我有的,只是一腔热诚而已,”他说,“所以我特别感谢那些曾经提携过我的人——因为正是他们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让我有机会掌握全面的HR管理知识,管理风格也逐步成熟起来。”
    
    张翔说,他今天的HR管理理念,其最终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积累:其一是心态上的积累,主要源于在内地管理工厂时修炼,具体表现在事事惯于先站在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能充分体会企业管理层的不易;其二则是在实践方面的积累,体现于其漫长管理征程的每一个细节,从内地到佛山,再到徐福记,从来未曾停止;其三则是理论知识的积累,一方面来自于他主动阅读的大量书籍及在佛山时所受的一系列培训,另一方面则主要来自于进入徐福记之后,曾有幸数次在公司副总的关照之下,通过东莞台商协会这一平台,聆听了很多HR管理大师的教诲。他说,当这三方面的积累都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他的HR管理素养,就自然而然地上了一个台阶。
    
    有一句话叫做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张翔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同样也属于这种情况。“虽然直到今天,我在HR管理方面也还有很有值得完善和学习的地方,但我作为一名实战派HR管理者的风格,到目前已初步形成。”他说。
    
    冲出HR管理的“围城”
    
    事实上,也正是凭借这种实战型的管理风格,张翔在徐福记的HR管理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不无自豪地说:“每个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HR管理的主要任务都会有所不同。而任何在发展方向上的失误,都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作为一家员工超过万人的大型国际性食品工业集团,徐福记在HR管理方面更是如此。因此,如果说前几年我们HR管理的重心还在于‘苦练内功’的话,那么,近几年来企业的国际化趋势,则要求我们的管理更多地与市场接轨。因此,能否及时地‘走出去’,也是我们徐福记HR管理能否更进一步的关键。而我,就是那个带领徐福记HR管理冲出封闭‘围城’的人。”
    
    当然,从“城内”到“城外”,这绝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突围”。用张翔的话来说,这是一次“需要用心血、汗水、智慧、毅力来共同铸就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艰难变革”。
    
    张翔并不否认,仅仅是在几年前,徐福记在HR管理方面也还显得相当的“初级”。“作为一家超大规模的制造型企业,多年的发展,让徐福记在管理上有了很多条条框框,同时也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式的非良性文化,这些问题有的已存在多年,有一种积重难返的感觉。与此同时,由于种种或历史或现实方面的原因,也使得公司的其它兄弟部门对HR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工作的开展非常艰难。可以说,那时候的徐福记,在HR管理方面的确很不成熟。”他说。
    
    而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张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始了他大刀阔斧式的HR管理变革。他首先取得了公司高层的授权,设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课,强化了组织的职能。继而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此后,他又结合实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重拳出击,大胆提出了“打造第二梯队”的构想,并在高层的支持下坚定地贯彻了下去,从而有效化解了长期以来困扰集团的人员配置难题。
    
    与此同时,张翔也没有放慢引导徐福记HR管理冲出封闭“围城”的步伐。他认为,闭关自守式的HR管理,并不符合徐福记作为一个国际性品牌的高度和格局——只有勇敢地“走出去”,让市场来检验和评判,才能最终促成徐福记HR管理在本质上的提升。于是,他又充分运用“拿来主义”,不但为徐福记引入了许多先进的HR管理理论和方法(比如面谈机制、薪酬优化变革等等),而且还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徐福记的HR管理方针提炼为五个要点,即“候鸟式招聘,阶梯式培养,立体式考核,玻璃式管理,扩张式经营”,从而对HR管理的每个细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然,如果没有出色的企业文化来予以保障,那么即使再好的管理体系,可能都很难在企业站稳脚跟——张翔自然也是深谙此道。因此,在推进HR管理变革的同时,他也从未放松对“徐福记文化”的建设与倡导。他说,总体而言,徐福记的企业文化体系还是比较健全的,其核心理念“快乐徐福记,人人真开心”也早已深入人心——“这在工作中帮了我们大忙”,他表示,“不但帮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推广精力,同时还为我们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铺平了道路。”
    
    如今,在张翔和他的伙伴们的努力之下,徐福记的HR管理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不但成功改变了外界对他们“闭关自守”的保守印象,同时,他们在管理方面所做的一系列有效尝试,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2005年底,在由广东省劳动学会及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所共同举办的年会上,不但张翔个人喜获首届珠三角“最具价值100名人力资源经理”殊荣,他为大会所做的“打造企业第二梯队”的主题演讲,更是博得了与会人士的一致赞扬与好评。
    
    打造徐福记式HR管理模式
    
    然而,对于张翔来说,经历过的任何风光与辉煌,其实都已成为过去。在他看来,荣誉只能作为鼓励自己前行的动力和掌声——而唯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或达成了某个预设的目标,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他笑着说,目前他离自己的目标还远着呢。
    
    而张翔所说的目标,也是他心中长期以来始终酝酿着的一个远大梦想——即通过不懈努力,打造出一种只属于徐福记的特有HR管理模式。他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个性化。就像很多成功的企业,譬如华为、海尔、格兰仕等,其管理模式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张翔希望,徐福记有一天也能进入他们的行列。
    
    这显然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但张翔说他对此很有信心。目前,他已对这个目标进行了初步分解,并计划分阶段进行实施。“具体地说,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整合期,期间总体目标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第二阶段为发展期,期间目标则是将企业的HR管理打造为行业的标杆;此后的第三阶段为完善期,在此期间,我们就要提炼出自己独特的HR管理方法,打造具有徐福记特色的HR管理模式。从这个层面来讲,目前我们还处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他说。
    
    而在张翔心里,他也已经为徐福记HR管理未来的“特色化”方向画好了蓝图。他说,HR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换言之,最理想的状态,就是HR管理者都隐藏在幕后,看不出什么显在的管理动作,但企业的人力资源却又能依照事先的规划和引导去正常运转。而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特色化管理目标。“如果有一天,我们HR管理能够真正摆脱事务性工作的羁绊,全力投入到对企业的策略性引导上去,那么,到那时,我想我们距离梦想就已不再遥远。”
    
    而在访问即将结束的时候,像每个职业经理人一样,张翔也谈起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过,他也坦言,自己并未把这个问题想得太深。因为在他看来,经营事业和经营人生本身就是两个无法割裂的整体,没有成功的事业,以怎么会有成功的人生?因此,工作的过程,本身也是进行自我人生经营的过程。只有事业上的成功,才能印证职业生涯的成功。“所以,现阶段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竭尽全力,打造出一种徐福记所特有的先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他说。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HR·经理人俱乐部